11月28-29日,,由中國獸醫(yī)藥品監(jiān)察所,、華中農業(yè)大學舉辦的豬瘟等重要疫病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武漢召開。來自世界動物衛(wèi)生組織,、7個國家的20多位專家以及國內主管部門,、大學、科研機構的專家,、代表近500人參加會議,,圍繞豬瘟、非洲豬瘟等重要動物疫病的致病機制,、診斷技術與疫苗,、綜合防控及疫病凈化等研究成果進行了學術研討交流。筆者對會議中“非洲豬瘟流行病學”相關報告進行了整理:來自華南農業(yè)大學的張桂紅教授,,現(xiàn)任華南農業(yè)大學非洲豬瘟防控技術研究中心主任,, 目前主要從事豬主要病毒性疫病流行演化規(guī)律以及控制、凈化與診斷技術研究,,針對非洲豬瘟病毒遺傳演化與變異特點進行了報告,。張桂紅教授重點介紹了當前東亞非洲豬瘟病毒的演化情況,其中,,中國存在基因II型強毒株,、基因II型變異株、基因I型毒株,、基因I型和II型重組毒株,。張教授指出,根據(jù)遺傳進化分析,,我國基因II型強毒株與比利時Belgium/wb/2018株基因序列高度一致,,僅有1個核苷酸差異,,應為相同來源。來自越南國立農業(yè)大學(VNUA)獸醫(yī)微生物學和傳染病系的Van Phan Le副教授,,現(xiàn)任VNUA獸醫(yī)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,,目前專注于動物病原體的分子和遺傳特征,以及開發(fā)新型疫苗和改進診斷方法的研究,。出席此次國際學術研討會,,Van Phan Le副教授就“2019-2022年越南非洲豬瘟流行株的分子生物學特性研究”進行了報告。Van Phan Le副教授通過案例分析展示了針對越南分離出的ASFV進行的病理學調查和剖檢病變,,介紹了越南流行的ASFV的遺傳分析和毒株特點,,重點指出越南當前流行基因II型強毒株,也可檢測到II型基因缺失弱毒株及基因缺失疫苗株,,未檢測基因I型毒株及其重組毒株,。